快捷入口:资讯 | 图片

考证:汝州清明节不上坟习俗的来历

来源:汝州文化公众号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3-04-05 浏览量:

考证:汝州清明节不上坟习俗的来历

 李龑灏(网)

     清明节,这个全国很多很多地方都会在清明节祭祖上坟,用一种朴素而虔诚的行动,来表达内心深处的铭记。但也有一些乡村有自己独特的祭祖日期和规矩,①比如河南汝州清明节一般没有祭祖上坟的习俗。汝州一般是在农历二月二,十月一寒衣节等日子上坟祭祖。网上还看到一段这样的话“汝州市杨楼镇,这方水土养育的人大多选择农历正月十九、二十这两天去扫墓祭祖。①”反正我印象中没有这样的,本人05年以前籍贯一直属于杨楼(2005年夏秋汝州乡镇区划调整划到王寨乡,俺就变成王寨人了  ),反正我是没听过这个习俗!

 

 

     小时候的记忆中每年的清明节是一年最快乐热闹的日子之一,几乎可以和过年元宵节相比了。因为这一天有清明会。家乡本土方言叫  清  mi 会。家家户户会打水煎包。(十里一风俗,不知汝州其他地方有没有这个风俗) 这一天附近庆阳古城南城墙上紧邻古梁河(今叫炉沟河,可能源于寄料炉沟村得名)上有火姑奶奶(音)庙会,异常热闹,以前庙会规模很大从县道009杨虎路穿过辛庄大街向北直到炉沟河里都是摆摊的还有猪娃牛集市交易。三乡五里的信徒都会来此祭拜,小孩子们也会三五成群或陪着大人来赶会套圈买些小吃好玩的东西等等。后来有了农村定点时间的集会,附近的樊古城集会正好是四号,一般和清明节(4号或5号或6号)重复,加上这几年外出打工的多了,庙会规模也逐渐变小了。

 

     后来上中学才知道清明节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是个上坟的节日。后来上网查询汝州为何没有清明节上坟习俗,大约十年前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好像是因为什么与金人蒙古人有关?但是现在那篇文章也找不到了。

后来群里咨询老师们,有一老师说的是以前旧时候生活条件差。汝州二月二上坟大概是刚过了年家里还有东西,能拿出来祭祖。到了清明,青黄不接的,人都饿的慌,哪有食物去祭祖。说的也很有道理。又上网查了下,说福建客家人(古代南迁的河南人)没有清明上坟的习惯。其中一个原因说的和这个差不多。摘抄过来,大家看看:


   “春耕伊始,物产稀缺。客家人颠沛流离,迁徙过程中太都是比较穷苦的(当然现在好多了),刚过完年,穷人家把年叫“年关”。连过年都是大问题,何况是刚过完年,一般就是闹粮慌的时候,恰逢春耕又需要投资,客家人称这段时间为“三亡四八月,青黄不接”,意思是这段时间是手头最紧的时候,可谓最愁的日子,民间有俗语:“鬼都怕三亡四八月”,反映出这个时节很少有人做各种祭祀活动。过世,这个时候不祭祖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拿不出什么祭品,时间久了就约定俗成,慢慢形成了总体上不祭祖的习俗了。”②

 

   “据介绍,由于清明节正处于三荒期间,当时远道迁徙的客家人生活贫苦,此时连祭祖的“三牲”鸡、猪肉、鱼也难以办齐,更不用说置办其他祭品了。同时,因为清明节正值春耕生产大忙季节,勤劳的客家人担心错过时节影响收成,而忙于播种插秧,故将祭祖扫墓的日子定在较清闲的时间。”


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