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资讯 | 图片

仗剑需交天下士,黄金多买百城书——汝州文化名人杨占营小记

来源:汝州文化公众号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1-08-09 浏览量:

仗剑需交天下士,黄金多买百城书

——汝州文化名人杨占营小记

      杨占营,1961年出生于汝州市的一个贫寒农家。在那经济极度匮乏的年代,他的父母却忍辱负重,辛勤劳作,与人为善,极尽最大努力坚持让他们的四个儿女上学读书。寒门出才子,杨家父母正直善良坚韧不屈的品性教诲灌溉着杨占营的心田,他刻苦读书,勤勉认真,恢复高考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徐州煤矿学校。之后四十年的工作中,从矿山企业到党政机关,从技术员到领导干部,他审慎严谨的的工作态度和善于学习思考的良好习惯,极大地成就了他的业务能力水平。由于工作成绩斐然,连年获得组织评先嘉奖。1996年,获国家劳动部“全国矿山安全与卫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全国共100名),享受省级劳模待遇。

      几年前他从煤炭工业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位置上退居二线后,不但没有闲下来,反而更加忙碌,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汝州古文化的抢救、发掘、研究和保护之中。

 

倾力收集    抢救古籍

     熟悉杨占营的人们都知道,和某些领导干部不同,他这人不喜欢与人侃大山闲聊,从来不天南海北外出跟团,更拒绝赌博喝洒。他的业余时间就是读书学习,除了矿山工作有关内容之外,他更多的是钻研汝州本土历史文化。然而在他试图对家乡文史作研究时,却发现可资借用的资料少的可怜,远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从此触发了他从事图书收藏的念头。从此,他利用工作之余,走村串巷,上山下乡,进图书馆,访档案馆,到书店抄录复制或购买;遍访旧书摊、废品收购站,到处都有过他蒐集资料,购买图书的身影。他收集的部分明清古籍、民国及解放初期的出版物、文革资料等,大多都是从那里淘回来的。虽然又脏又苦,但想到这是在抢救文化,就值!为了藏书,让他这个领导干部的家里家外,看上去就像“破烂王”的住所。

      由于收集到的古书往往腐蚀陈旧、破烂不堪,他又把自己变成了“裱糊匠人”。他对照古书记载的修缮方法,把收到的部分古籍浸泡、清洗、消毒、上笼蒸煮,然后一本一本拆开来,一页一页裱糊,重新装帧保护,每令见者叹服。他修补一本书的时间,或数天,或半月,甚或月余,不一而足。看着一本本整理好的古书,像是看着一个个耄耋老人被他养息的精神抖擞,在别人看来了无趣味的事,他却忙并快乐着!

     清道光廿年《直隶汝州全志》,作为汝州的历史百科全书,在地方文史研究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然此书惟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汝州档案馆等有藏,且为残本,汝州地方文史研究者,每以无善本可依为恨。杨占营风闻民间仍有所藏,就百计访问,终于找到藏主并费尽口舌以高价购得。天之尤物,他不敢据之为私,欲献之社会,发挥效益。遂反复校勘,借它藏弥补不足,自筹资金十余万元影印出版。此役也,虽说让杨占营费心费神,苦资苦力,然却有效地抢救了古籍,弥补了近现代国内出版空白,极大方便了地方文史研究。杨占营影印再版《直隶汝州全志》的事,一时被传为佳话,《大河报》、《平顶山日报》、《今日汝州》、《宝丰快报》及河南电视台、汝州电视台等媒体相继做了报道。“编志修志功莫大焉,传承文化千秋彪炳”、“惠心善举”等语,出自汝州文化学者彭忠彦先生之口,代表汝州文化界对杨占营修复古籍工作的肯定。

著书立说    参政建言

       资料的有效占有加之他的勤奋钻研,常常让他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他在地方文史研究的道路上步伐稳健,愈走愈高远,俨然成了一方有影响的学者。他著述出版的《车渠村的故事》和《望嵩楼诗文辑注》广受欢迎,列入当地重要文史参考资料。还先后发表《鹳鱼石斧彩陶缸发现始末》、《汝石的发现》等文章数十篇,被录入知网、学术期刊、地方文史资料,转发于国内各大网站,百度可查。汝州市社会团体聘请他出任民协副主席、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汝州收藏》杂志主编、汝州档案学会副会长、汝州文化专家团成员等兼职,见证了他在汝州文化研究上的努力和成绩。

     为了写出《车渠村的故事》,他搀扶村上耄耋老人去指认遗迹位置。

         工作机缘的关系,杨占营踏遍了汝州的山山水水,访查到了诸多汝州的文化古迹和传说,从而萌生了古为今用、繁荣民间文化、传承保护文化遗产的强烈愿景。为此,他多次联系志同道合的领导和朋友,多种渠道上书谏言,只要是对汝州市城市管理和文化建设有益的事,他虽然知道力量式微,但也还是不惜周折,要发出自己的声音,那怕得到的是无边的失落和痛苦也在所不辞。

      汝州的三年文化规划建设编制,汝州中大街保护改造工程,温泉城建设,汝瓷博物馆布展设计方案,汝州城钟楼及汝州三山寨培风塔维修等,都有他和伙伴们的建言之声。无疑,当前汝州出现文风劲渐的局面,饱含有杨占营及他伙伴们之功。

身体力行       保护传承

       散佚在民间庙院、祠堂、坟茔等处的碑碣,是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家族文化等的重要载体,其不仅对国史、民族史、宗教史、家族史、地方文史亦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更是发掘地方文化、地方人物的重要途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碑碣存量日见减少,官方略无顾及,民间亦少有人关注。搜集整理民间碑碣就成了杨占营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他留意查访,拍照、拓印、抄录,或者购买,先后整理各种碑碣资料120余通,被誉为汝州的”碑眼“。目前正打算整理成册后编制出版,贡献社会,为汝州文化建设、旅游开发提供帮助。


      杨占营有着浓厚的爱故乡爱文化的情结,他致力于参与公益文化行动,发挥正能量。2016年底和2017年初,他按照中央、国务院,河南省委、省政府打造元点文化、根亲文化、姓氏文化的精神,结合汝州富有周文化资源及保有周赧王墓陵的有力条件,搜集资料,撰写文章,广泛发动,积极与海内外姬周宗亲联系,在得到姬周宗亲汝州的姬军锋、洛阳的周忠信、郑州的姬从军、北京的周峰以及周恩来总理侄孙周志勇、周志军,前国务院副总理之子姬强等人的积极响应后,经过精心策划组织,征得地方政府同意,最终以民间之力量,成功举办了“丁酉·中国汝州·首届周赧王祭祖大典”。这次大典,规模宏大,气势庄严,轰动效应直达海内外,河南电视台特作报道。全国性宗族祭拜大典在汝州的举行,对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扩大汝州的对外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6年,汝州“望嵩文化广场”项目工地上发现了数量庞大的汉墓群,在河南省文物局“抢救性”发掘期间,竟遭到人为破坏。杨占营认为该墓葬不但有重大保护研究价值,更遍查史书,发现其很可能是汉“周承休城”居民墓葬群暨汉唐主祭周庙的周天子血亲后裔墓葬群,遂利用网络、微信等方式,奔走呼号,与汝州高万须、杨光照,大河网文化遗产版块版主涂月超等发起“汝州汉墓”保护行动。在新华社的率先报道后,继有河南电视台、全国各省地级媒体、中国文化报及海内外姬周宗亲的广泛参与关注,最后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重视,对汝州市政府进行了约谈警诫,刘玉珠局长接受香港凤凰卫视台的采访,遽成为当年中国有重大影响的文保事件之一。

     此事件的发生,在当前大开发中文物每遭破坏的背景下,不惟是对各级政府提高文保观念的一种有力的警示,更在汝州乃至全国民众增强文保意识方面,起着一定的唤醒和推动作用。

      2017年7月,杨占营自费赴上海参加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与全国各地的民间文保人士进行了有益的交流学习,归来后,杨占营与人多次联络文物管理部门,商议牵头筹办“汝州市民间文保志愿者团队”,际此,汝州市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必定会产生重大改观。汝州市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或自此走向规范健康的轨道。

      杨占营,从一名采煤技术员一路走来,从政府领导干部变身为社会公益文化志愿者,基于他幼年时家庭的良好家风教育,基于他常年不懈的自我提升学习。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原则,一身正气是他的性格,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则是他思考研究的一丝不苟,对人对事泾渭分明,秉公仗义,路见不平一声吼!但是对村民群众、对故乡,他带着一腔深情厚义,淡泊名利,把钱财和位置看做身外之物,志愿身体力行,付出自已的才智和实力,为家乡、为后人创造福祉,矢志不渝的杨占营无怨无悔!

 

 


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