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资讯 | 图片

汝州煤山遗址

来源:未知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1-05-20 浏览量:

煤山遗址


煤山遗址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址,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研究我国夏代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划时代意义、及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科学创造价值。 [1]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汝州市煤山公园内,整个遗址呈立状,高出周围约4米,东西直径220米,南北直径230米,文化层厚度约4米。地势北高南低。断崖上袋形、敞口灰坑多见,文化堆积层次明显,地表还散存有大量的龙山、二里头以及商代、西周、汉代陶片及螺壳、鹿角等遗物。由于古代人类长久居住而山体地层呈黑灰色,故有“煤山”为名。遗址的绝对年代为夏代,距今4500年左右,文化性质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煤山类型,煤山遗址的发现可以看到当时人类的生活、栖息、种植、狩猎、制陶工艺、冶铜、生产工具等均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对研究我国第一个奴隶国家的建立以及夏代人活动范围有重要价值。 [1] 
 
 


遗址介绍

编辑
晚期煤山一、二期,上面两层为二里头一、二期。各期的遗物基本为石器、陶器和一些骨器生产工具。
 
 
 
石斧多近柱形仅磨刃部,石镰作弯月形通体磨光,石凿通体磨光、单面刃,石刀呈方扁状多有钻孔。另外还出现有少见的玉戈、玉铲。生活器皿可分为炊具、盛具,均为陶质黑色,火候较高,器壁较薄,造型灵巧、工整,快轮制作,有泥质、夹砂两种。纹饰多拍印的条纹、方格纹。器形有小口高领罐、罐形鼎、鸡冠耳足鼎、敞口甑、圈足盘、觚、单耳罐。还发现有大量的骨簇、锥、笄、陶纺轮等。1983年列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2013年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重点保护范围:东至断崖,西到临登公路西67米,南至断崖,北至围墙。长255米,宽255米,呈正方形。
一般保护范围:自重点保护区边线外扩100米。 [1]  [3]  在煤山遗址发现炼铜的坩埚及多处熔炼铜痕迹,说明当时的先人已掌握了炼铜技术。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汝州市李楼遗址、煤山遗址和严和店宋代汝窑遗址等三处古文化遗址跻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悉,李楼遗址、煤山遗址分别位于汝州市的杨楼镇和煤山街道,两处为同一个时期的古村落遗址,距今约4500年左右,文化性质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煤山类型,对研究我国新石器晚期向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过渡、夏代人的生活情况和活动范围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 [4] 
陈宏焱介绍,煤山遗址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发现,确定其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当时的临汝县文化馆有文字记录。1970年,铁路部门修建的焦枝铁路经过煤山,文物部门开始进行发掘,当年11月,洛阳博物馆对煤山遗址进行了试掘。1974年,为了配合国家寻找夏代遗迹及夏代断代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发掘,了解到该遗址的文化堆积、文化遗存等情况。
这两次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左右,清理房基33座、灰坑87个(原始人堆放废弃物的土坑)、陶窑4座、水井2口、墓葬15座,出土遗物800多件。遗址地层堆积厚达3~4米,局部灰坑深至5米。清理的房基均为两间、三间甚至多间相连,并出现了隔间房。墓葬为竖穴仰身直肢葬,有少量随葬品。 [3] 
煤山遗址的范围广阔,遗迹复杂,文物丰富。其文化面貌也是比较特殊的。根据发掘出的地层叠压关系,很清楚地分出煤山一、二、三、四期文化。按照考古学中的文化类型,煤山一期、二期文化属考古学中的龙山文化晚期,煤山三期、四期文化属考古学中的二里头文化 [3] 
而煤山三期的陶器既保留有龙山文化晚期的特点,又有过渡性的变化。如鼎类器物中,都是敛口、折沿、鼓腹、器足附在底部。而大口罐都是深腹、平底,但鼎、罐、甑、澄滤器、圈足盘等器物的口沿较煤山二期文化为侈,腹部瘦削而呈筒形,罐器类由鼓腹变成瘦深腹罐。煤山四期文化的陶器,技术含量更高,器形更加美观实用,甚至出现了器内有拍麻点的大口尊。 [3] 
根据煤山遗址四期文化的对比,这处遗址是属于龙山文化晚期向二里头文化 [5]  早期过渡的一种文化类型。四期文化有明显的区分,但也有很多共同点,具有很密切的承袭关系。这对于研究中原地区龙山文化向二里头文化过渡及以后的发掘提供了可靠的实物凿证。 [3] 
可以说,煤山遗址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址,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研究我国夏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划时代意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科学创造价值。它的发现可以看到当时人类的生活、栖息、种植、狩猎、制陶工艺、冶铜、生产工具等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3] 
 
 

四大价值

编辑
 
在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过程中,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河南博物院的6位研究员杨焕成、杨育彬、张家泰、曹桂岑、孙新民、丁福利评定煤山遗址具有四大价值 [3]  :
1.煤山遗址是对我国夏文化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址。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同存于一个文化遗址内,并有明显的地层叠压关系和打破关系。根据出土遗物,两者文化还有很清晰的承袭关系,这对研究汝州乃至中原地区的考古学编年序列提供了条件,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科学创造价值 [3]  。
2.煤山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社会载体,对于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如何走向奴隶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研究我国人类从蒙昧时代跨越文明时代门槛,为研究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诞生,为研究石器时代结束、青铜时代兴起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地下史料。
3.隔间房在煤山遗址首次大规模发现,说明原始社会的群居制生活已经消失,配偶单居生活开始出现,反映出中原地区人类已提前进入文明时代 [3]  。
4.煤山遗址出土的坩埚,说明青铜冶炼已在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中原人类已初步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这对研究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建立、夏代的断代工程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数据 [3]  。

历史考察

编辑
 
煤山遗址中,考古学家曾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始工具——坩埚,这是一种原始人冶炼青铜器的工具,但据市文物局办公室主任米柯莱介绍,煤山遗址虽出土有坩埚,但却没有发现一件青铜器。这是为什么呢 [1]  ?
米柯莱的观点是,青铜器在煤山文化时期还是一种十分稀有贵重的物件,以至于当时的人类不会把它埋在地下,如果说原始人的部落战争中常用的武器是木棍和石块,那么以青铜制作的兵器就可能是一种起决定性作用的重武器 [1]  。
据史料记载,西周时期平顶山境内的一位诸侯曾讨伐南方部落,斩百人,俘四百人,这在当时是一件特别大的功劳,受到周王室的隆重表彰。据此推测,原始人的战争规模通常更小,武器也更加落后。而坩埚却又留传下来,原因之一可能是当时采集冶炼金属的原料十分不易,炼出几件青铜器之后就没有原料了,坩埚也随之无用 [3]  。
考古学家在煤山一期文化层发现有房基17座,其室内地上的白灰面保存基本完好。记者在听到介绍时很不解,地面上为什么有白灰,它有什么用途呢?据米柯莱介绍,地面上的白灰是为了保持干燥,因为原始社会还没有床,人类睡觉就是在地上,铺上干草,垫着兽皮。原始人睡觉的地面一般有好几层,有夯土层、烧结层,还有白灰层 [3]  。
白灰层是用土壤里的钙结石粉碎,用水和后涂抹在地面形成。有了这几层,地面就能保持干燥。有白灰层的房间一般是地位较高的人居住,因为粉碎钙结石是一件十分费时费力的事,所以一般人用不起。从此可以看出,原始人类的地位已经出现分化 [3]  。
 
 
 
 

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