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资讯 | 图片

此间有妙境!蟒川镇五朶山石门禅寺

来源:古韵汝州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1-10-23 浏览量:

此间有妙境!蟒川镇五朶山石门禅寺

刘孟博/文

陈素贞/摄影

 

石门禅寺又名天子坟寺,位于汝州市区西南七十里许,蟒川镇寺上村五朶山东麓。因寺旁有大峡谷,崖壁峭立,状若巨门,地方人称其为石门,故而名曰石门禅寺。今人所撰《重修石门禅寺功德碑记》曰:“石门禅寺位于鲁山、宝丰、汝州三县之郊,峰现奇峦,天生奇门,三关雄险,无与伦比。前有蜗牛山、虎头山、蜈蚣山三山对峙,后有青龙山、马鞍山二心相连,左鸡冠山相衬,右有五朶山相映。春来群山叠翠,夏至清水碧流,秋到硕果累累,冬临景色更奇,正是风光奇丽,自然风景如画,远近闻名。”

 石门禅寺历史悠久,其肇建于何时,今已无从考稽。清康熙三十四年《汝州全志·陵墓·宝丰县》卷六记载曰:“天子坟,在县西八十里许,未详何代。或云秦迁周天子阳人聚,卒葬其地。幽谷深静,旁建寺院,邑进士李秉仁读书于此,有诗文咏题。”现寺中所存最早碑刻为明成化十八年所立《汝州宝丰县石门禅寺修建碑记》,其文曰“今县治之西八十余里,龙兴下院,计有寺名石门者,乃天下之名刹。翠柏阴森,峰峦叠嶂,出秀吐奇,迥巧献之,其天造地设之福地胜景也。”“师之自幼苦□□□行,求道□切,祝发于龙兴寺,投礼净公受戒。往来□春公之问,法无不究,无禅不参。又于诸子百世之言,周孔老氏之籍,无不诵读而精识之。所以得释迦之正觉,契达磨之心宗,遂受净公衣钵之传,为石门之住持。”

通过碑文可知,石门禅寺历史上为宝丰县域名刹,属龙兴寺下院。明成化时期,有春公,号和峰者,以戒律精严、学问淹博,而受龙兴寺净公和尚衣钵,被委以石门禅寺主持之职。春公和尚来到石门禅寺后,见寺中朽敝荒凉,乃以葺创为己任,募化于十方善信,所得资材,度木鸠工,终使古寺,焕然一新。此次重修,得到了宝丰县官员及士绅的襄助,仅碑末所署人名,便有承事郎宝丰县知县事,迪功郎宝丰县县丞、宝丰县主簿、宝丰县典史、僧会司等职衔。

明代成、嘉时期,宝丰县进士李秉仁,因喜爱石门禅寺环境清幽,远离尘嚣,曾在寺内埋头苦读,直至考中进士而一举闻名。清嘉庆《宝丰县志·金石》卷十九《皇明观政进士西塘李公之墓碑》记载曰:“李公讳秉仁,字子元,别号西塘。家世山西潞州人,高祖均宝,元末徙家于汝,后割汝置宝丰县,遂编籍坊廓里人。父讳真,诏拜寿官,先母樊氏,先父卒,母左氏在堂,以《书经》中正德丙子(1516年)乡试,嘉靖壬辰(1532年)会试中式,闻母疾不及殿试,奏许归宁。登乙未(1535年)状元韩应龙榜,赐同进士出身,观通政司政。无何养疾家居,庚子(1540年)四月九日卒。生成化丁未(1487年)七月十七日,得寿五十有四。”

 

 

图片

石门禅寺在明清两代几经兴废,至上世纪中叶以后,寺上村小学曾设于此。1980年,小学迁出后,寺中无人管理,殿宇坍塌破败,院内碑碣石刻,流散于民间,凡远近香客至此,无不目观心伤。1990年,有少林弟子释恒全者,游方至此,触景顿生善念,发心重光梵刹。经多方协商,得到地方信众的大力支持,远近善士鼎力相助,慷慨解囊,期间送粮、献料、投工者更是不可计数。至1995年秋,建成大殿三间,翌年,彩塑如来金身,恢复了石门禅寺中断已久的佛事活动。此后释恒全带领众善信,陆续建造配殿九间,山门三间,终使荒废已旧的石门禅寺,有了今日之规模。2017年11月14日,石门禅寺被汝州市人民政府核定为汝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