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资讯 | 图片

『汝州访古』——山谷幽深锁梵宫!寄料镇崖屋寺

来源:古韵汝州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2-06-04 浏览量:

『汝州访古』——山谷幽深锁梵宫!寄料镇崖屋寺

 

刘孟博/文

陈素贞/摄影

崖(ái,下同)屋寺位于汝州市区西南四十公里许,寄料镇李店村鹦哥咀自然村旁,大山深处的崖谷之中,因其修建于石崖下部天然岩棚内,以石为天,不施片瓦,故被称为崖屋寺。鹦哥咀村地处九峰山西麓,环境清幽宁静,如诗如画。游人至此,一路唯见山道曲折迂回,路旁峭壁竦峙,林木错杂,溪涧相随,澄澈清冽,流连其中,使人顿有忘尘脱俗之感。唐代诗人宋之问所作《游陆浑南山自歇马岭到枫香林以诗代书答李舍人适》一诗中,提到的歇马岭便距此不远,因录其诗,以供未至者神游。

游陆浑南山自歇马岭到枫香林以诗代书答李舍人适图片

 

唐.宋之问

晨登歇马岭,遥望伏牛山。孤出群峰首,熊熊元气间。

太和亦崔嵬,石扇横闪倏。细岑互攒倚,浮巘竞奔蹙。

白云遥入怀,青霭近可掬。徒寻灵异迹,周顾惬心目。

晨拂鸟路行,暮投人烟宿。粳稻远弥秀,栗芋秋新熟。

石髓非一岩,药苗乃万族。间关踏云雨,缭绕缘水木。

西见商山芝,南到楚乡竹。楚竹幽且深,半杂枫香林。

浩歌清潭曲,寄尔桃源心。

歇马岭,旧时为汝州、鲁山、伊阳(今汝阳)三地之界山,其岭下有古道一条,传为宛洛古道的支路,该古道自汝州杨楼南行,由寄料出境,经鲁山县背孜、瓦屋到达鲁山县城,其走向与今天的s242公路基本一致,自古为沟通汝西南与鲁西北的重要交通线路,也是南通荆襄,北连洛阳的必经捷径。歇马岭古称歇马岭关,是汝州与鲁山两地的边界,又称双石碑界,如今在歇马岭下仍有东界牌和西界牌两个自然村,现东界牌属汝州市寄料镇辖,西界牌则属鲁山县背孜乡辖。明嘉靖《鲁山县志.山川》卷一记载曰:“歇马岭,在县西北八十里,世谓汉光武经此歇马,后以名岭。然其岭北近汝州,西连伊阳,山深林茂,因流民往来作梗,成化二十年请立巡检司于此岭下。”清嘉庆《鲁山县志·疆域》卷六记载曰:“西北至双石碑为界,去城九十五里,与汝州境小李沟庄接,偏西与伊阳县境盐店庄接。”清道光《直隶汝州全志.山川.鲁山》卷一记载曰:“歇马岭,亦名孤山,应劭所谓‘孤山,波水所出也。’城西八十里。’”

 

波水,即今天的荡泽河,是沙河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汝州、汝阳、鲁山三地相交的崇山峻岭之间,全长约43公里,最大洪水量3100立方米/秒,流经鲁山县的背孜、瓦屋、观音寺、董周四个乡,在董周乡高庄村注入昭平台水库,流域面积341.5平方千米。郦道元《水经注》有载:“滍水又与波水合,水出霍阳西川,大岭东谷,俗谓之歇马岭,川曰广阳川,非也。即应劭所谓孤山,波水所出也。”

 

崖屋寺前峡谷中的小河,便是荡泽河上游汝州段众多支流中的一条,该峡谷长约4干米,谷内危崖高耸,水洄路转,林木茂密,植被良好,清幽至极。自谷口溯溪而上,初时甚阔,前行约2千米,则峡愈窄,崖愈险,峡谷极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当地百姓俗称其为鬼门关。经此处再行约1干米,矗立在河东岸的一块巨大岩石,格外引人注目,因其形似头戴兜鍪(móu,头盔)、身披铠甲、手持利剑、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当地百姓称其为将军石。再行约500米,岸边有一巨石伸向河中,状若乌龟戏水,故当地百姓为其取名乌龟石。由此前行不远,便来到了崖屋寺前,拾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自然形成的狭长岩棚,岩洞宽度自北向南延伸约50米,洞深不等,各殿依岩而设,恰到好处地镶嵌在岩洞之中,洞口的上方崖壁呈屋檐状,岩石就是天然的大殿屋顶。从岩洞的洞壁与石棚裸露的石层特点与痕迹观察,该岩洞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风化剥落形成,据当时人介绍,距今最近的一次坠石,发生于上世纪修建汝鲁公路时。当时崖屋寺内为施工人员驻地,洞口处曾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脱落巨石一块,所幸发生在白天,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至今落石处石茬仍依稀可辨。

崖屋寺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年,此后历代叠经重修,据寺碑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清咸丰年间,均有修缮记录。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崖屋寺虽地处深山,仍受到波及,致使寺内建筑、佛像毁坏殆尽,仅余石棚为偶尔途径于此的山民遮风挡雨。改革开放后,宗教信仰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古老的崖屋寺再次得到恢复。1997年,经寺委会的规划筹措,香客信众的慷慨布施,整修了进寺道路和寺前平台,并在石棚下隔建佛殿三座,重塑诸佛圣像,供人朝拜进香。近年来,在历任寺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寺院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寺内香火旺盛,慕名而来参观、上香、祈福的游人香客与日俱增。

 

 

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