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资讯 | 图片

“许洛古道”上的纸坊镇车渠村汤王庙

来源:未知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1-09-20 浏览量:

许洛古道”上的纸坊镇车渠村汤王庙

 

刘孟博/文

陈素贞/摄影

 汤王庙,位于汝州市区东二十里许纸坊镇车渠村,虽不知创修于何时,然清初古碑已称其为“汤王古庙”,由此可见该庙历史之悠久。庙中所存清康熙三十三年《重修三官殿碑记》记载曰:“汝东二十里车渠铺有汤王古庙,左有三官行宫,不知创自何代,历年久远,殿宇倾圮 ,神无所依,人其安乎!”

车渠村,古称车渠镇、车渠铺或二十里铺,地方百姓俗呼为“车里店”,旧时为许洛古官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东来西往的官绅、商旅、行人络绎不绝。得益于便利的交通,明清时期车渠村内人烟辐辏,店铺客舍林立,其中既有官府设立的铺舍驿馆,也有专供行旅食宿的客栈酒店。在汝州地方旧志中,便记载了一件发生在清代乾隆四十年秋,车渠村客栈老板牛飞鹏拾金不昧,受到陕西耀州知州不远千里派人赠送匾额楹联,以示褒奖的历史故事。清道光《直隶汝州全志·人物·义士》卷六记载曰:“牛飞鹏,在车渠镇开设旅店。乾隆四十年秋,有客人张凤喈自楚来,遗店中钱三千六百文。飞鹏追至七里余还之,谢以资不受,询其名以去。乾隆四十二年春,忽有耀州知州遣人送以额,曰:“古道犹存”,楹联云“拾金不昧惟良士,行路于兹德友人。”及询其由来,乃知前客张凤喈,即耀州知州张凤鸣之胞弟也。”

汤王庙主祀者汤王,何许人也,乃夏商时期的贤王商汤。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河南商丘人 ,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以及夏朝的方国韦、顾、昆吾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最终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 ,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作《汤诰》,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相传,商朝建立不久,国内便发生了一场罕见旱灾,旱情持续长达七年之久。《管子·轻重篇》说:“汤七年旱,民有无粮卖子者。”《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甲骨文及《竹书纪年》等均有这场大旱灾的记载。汤亲自到各地巡访民情,途经濩泽(今阳城)一带,在此祷雨。《吕氏春秋·顺民篇》说:“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汤王由人转变为神,人们祭祀商汤的缘由不是其帝王为民祈雨的的赫然业绩,而是认为其本身就具有为民降雨的神能。段友文先生认为,成汤崇拜分雅、俗两个层次,前者以官方为主导,属历代贤王之列;后者则传承于民间,目的是为了祈雨。各地广建汤王庙,不只是对商汤的怀念和祭祀,更重要的是当地民众在农业生产中,在面临旱灾时对雨水的渴求。

 

据许宗合、张怀义两位老师的调查了解到,车渠村汤王庙旧址占地面积约有四亩,院中各殿宇错落而建,原有各类房屋二十多间,计有汤王殿、三官殿、奶奶殿、关公殿、牛王殿等,并有戏楼一座,牛王殿旁曾悬挂洪钟一口,声彻十里。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汤王庙曾作为后方医院,接收了很多伤员,待医院撤销后,车渠小学随即搬进了汤王庙内。1998年车渠小学另迁新址,庙内才逐渐恢复香火,因解放后庙中一直被各单位使用,所以庙内房屋虽残破不堪,不过其整体格局未变,遗憾的是庙内四棵三个人都合抱不住的大杨树,在1958年纸坊公社建大礼堂时伐倒两棵,剩余的两棵也在随后被砍。

 

近几年,随着信众们对汤王庙内建筑进行翻修重建,庙内的古戏楼成了仅存的一处古建。汤王庙戏楼座南面北,砖木结构硬山顶,旧时每年二月十五庙会及节庆,均在戏楼内演戏酬神。经过测量,戏楼面阔6.5米,台口高2.6米,前台进深3.5米,后台进深2.6米,脊檩正中墨书文字为“大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仲冬合村重修”。当地人讲述,约1952年前后,曲剧创始人之一,被人誉为“曲子状元”的刘保才,曾在车渠村教戏。当时村剧团有韩瑞身、吴桶、牛河林、王月仁、王安子、牛留记等演员,演出的剧目有《二进宫》、《对花庭》、《铡太师》、《刘全进瓜》、《天河记》、《庄子点化》、《宋江杀闫婆惜》等。

 


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