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资讯 | 图片

妙水春耕今何在 ?

来源:网络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5-09-29 浏览量:

     古时的汝州妙水寺一带植被繁茂,古木参天。妙水寺北枕白云山,南俯崆峒山,这里半山半水,流若银带,环山而下,灌田育地,绿野荡漾。明代汝州进士张政(字维新)游玩妙水寺后写诗赞道:“春满乾坤水满田,一犁耕进雨和烟。待看秋后黄云熟,共听民歌大有年。”大自然的景色和诗人的赞美勾勒出了一幅瑰丽多彩的“妙水春耕图”。
     妙水寺自然环境颇佳,曾列入汝州八景之一,名曰:“妙水春耕”。有诗云:“瞻蒲望杏趁良辰,半水半山腴美地,一蓑一笠太平人。课农花发犁争出,按部风清雉亦驯。最是服畴关至计,红泥绿草绘图新。”
    除了刘邦寻水传说之外,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据传紧靠白云山的银洞山悬崖峭壁上有个银洞,内有水潭深不可测,有人把棒槌丢入潭内,第二天却在妙水寺内的清水池中发现,由此得名妙水寺。
     巍巍白云不足贵,天赐妙水一涌泉。妙水很早就受到世人的崇爱,仅据妙水寺残碑记载,东汉时期重视兴修水利,先人遂凿渠导水,灌田千顷;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佛门大兴,妙水因水而建寺;唐宪宗年间,妙水寺大盛,主殿、陪殿、钟楼、鼓楼、碑林、塔林、园林等林立,规模可观。后宋、元、明、清各朝均加重修。
    如今,妙水寺年久失修,白云山上的采石场和附近煤矿的开采使妙水寺的泉水断流,“妙水春耕”的美景已荡然无存。
 

上一篇:汝州天然地质博物馆——观音堂

下一篇:没有了

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