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坊镇位于黄涧河西岸,东邻郏县、西连汝州市区、南濒汝水、北望嵩山,是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镇,素有“汝州粮仓”“瓜菜之乡”之称。
来源:未知 编辑人:文文 发布时间:2021-08-24 浏览量:
纸坊镇位于黄涧河西岸,东邻郏县、西连汝州市区、南濒汝水、北望嵩山,是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镇,素有“汝州粮仓”“瓜菜之乡”之称。
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肇始地,国宝重器鹳鱼石斧图彩陶缸、距今7000多年的骨笛便出土在这里。纸坊镇也是金朝四太子金兀朮与秦宦官赵高的埋骨之地。纸坊镇是汝州市农业大镇,素有“汝州粮仓”“瓜菜之乡”的美誉。关于纸坊镇的得名,当地传说源于嘉靖年间迁居而来的山西韩氏一支。
今纸坊镇政府所在地有纸东、纸西、纸南、纸北四村,当地人称纸坊街,四村原名任政、任和、煤渣圪塔、和粉。明初,山西韩氏一支迁居汝州,韩香便是纸坊韩氏的祖先。
韩香发现任政、任和、煤渣圪塔、和粉四村有临靠汝郏官道之便利,遂定居于此,创办造纸作坊。乡邻竞相效仿,一时方圆数里作坊林立,任政、任和、煤渣圪塔、和粉四村相互融接,形成了一个繁茂昌盛的集镇,自此“纸坊”之名远播,四村原名不闻。纸坊村因韩香创办“纸坊”崛起,从而有“纸坊街”“纸坊店”“纸坊镇”等称呼。
据现存于纸坊街韩氏祠堂内的《明故始祖韩公讳香之墓》碑记载:“(韩香),字馥堂,号声远。生于明嘉靖年间。先系籍南阳,后居山西洪洞,明始迁至汝郡东和丰乡古姬家村,发迹地建置韩家楼。公生五男二女,躬耕传家造纸为业,福泽一方,传授造纸技艺,恩施周邻,遂作坊林立,经贸昌荣,黎民亦取造纸作坊集聚之地而衍生为纸坊镇。公忠厚朴讷,敦谨宽仁,好善乐施,不汲汲于名利,不斤斤于富贵。晚年恩赐老民扶杖观国,不自为荣,积德行善,后嗣昌炽。一生惟以朱子格言传为家法,名重乡邦,寿享期颐,孝悌足式,可为千秋之鉴,万世流芳。”
也有学者指出,明正德《汝州志》卷一村店记载:“东纸坊店,在州东二十五里。”《汝州志》成书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若东纸坊店出现在志书中,则纸坊的出现必然早于正德时期。而纸坊韩氏始祖韩香出生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晚于正德《汝州志》成书的时间。由此推断,韩香造纸形成纸坊街的一说并不可信。
传说或不可信,纸坊之名与韩香相连,或许更多是纸坊人感念韩香造纸为当地带来财富,感念于他“忠厚朴讷,敦谨宽仁,好善乐施,不汲汲于名利,不斤斤于富贵”的名节。
金兀朮墓在纸坊
历史名人归葬之处一直是世人探究的热点。相传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完颜宗弼,金朝名将、开国功臣金兀朮之墓就在纸坊镇。
纸坊镇有一完庄村,村内多完颜姓,家传为守护祖陵的金兀朮后人。村西有两座墓,一为完颜正叔之墓,一为金四太子完颜宗弼之墓。墓冢占地不大,碑刻时间为2007年农历二月初二,可见为今人所立。
当地人相传,金兀朮陵墓占地十余亩,坐北朝南,墓前有石碑一通,上面镌刻着“金四太子兀朮之墓”,上建青砖碧瓦碑楼一座。墓前神道宽阔,以条石铺路,神道两侧立着翁仲、石马、石羊、石猴、石鸡及石望柱,神道入口处建有石牌楼。整个墓地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后墓冢几被夷为平地。
金兀朮是否葬于完庄,尚待更多史料考证。然而当地人坚信,距完庄村不远的留王村残存有北岳庙,这是金兀朮之墓在纸坊的铁证。
北岳庙位于留王村汝州市纸坊镇第五初级中学院内,一大殿平台上有破损泥塑,当地人称这就是金兀朮像,平台上遗留的柱石表明,此处曾有雄伟大殿存在。平台一旁有两间老旧房舍,周围树木丛生。当地人称,这两间房即为北岳庙仅余房舍。
北岳庙历史悠久,但地方志书并未过多提及,仅道光廿年《直隶汝州全志》卷五载:“北岳庙,在安乐里留王店,创修无攷,元至正年重修。”北岳为五岳之一,然而信仰范围仅在河北、山西等地,汝州距其千里之远,而有北岳庙一座,可谓一奇。
据完颜家族相传,金兀朮领兵南下攻宋,黄河水一夜冰封,金军得以顺利渡河。初夏河水凝结,堪称奇观。金兀朮决定利用这一自然现象鼓舞大军士气。恰巧黄河岸边有小庙一座,金兀朮便对属下说:“此次黄河冰封,皆赖此神庇佑。南下攻宋定能成功。”并在神前许诺,要为神像择地修建行宫,再塑金身,遂让军士背负神像随军同行。
金兀朮大军征服中原后,果然在汝州东留王店修建“背爷行宫”一座,这便是被金兀朮后人尊为家庙的“北岳行宫”。
宦官赵高
赵高被诛后,葬于纸坊镇东赵落村。
东赵落老寨位于一个大土丘上,俗称“高圪塔”,据传,这就是赵高的墓冢。据老年人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墓冢尚占地30000多平方米,墓冢旁立有墓碑,碑文由李斯撰写。上世纪六十年代,有村民在土丘上挖土建房时,挖出许多秦汉空心砖。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村民在墓冢西北角挖开一个墓道,从中挖出一个铜壶和成堆铜钱。这些铜钱面大而薄,中孔较阔,据推知,这些铜钱是秦半两钱。